近日,各上市銀行紛紛披露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金融科技”一詞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大多數上市銀行“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
以科技賦能金融“全領域”
在金融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方面,農行和建行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中行加強線上線下融合,電子渠道客戶數量及交易筆數持續上升。
平安銀行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實現業務自動化處理,打大提升了銀行傳統手工操作流程的效率和質量,目前已在對公開戶核查、對公開戶人行錄入等多個業務場景應用,處理效率較人工提升60%以上。
布局金融科技“人才先行”
金融科技在銀行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也連帶起金融科技相關人才需求的加大。
新晉國有大行序列的郵儲銀行,在其官網發布了2019年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啟事。該啟事顯示,郵儲銀行力求打造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電話銀行、微信銀行等在內的全方位電子銀行體系,形成電子渠道與實體網絡互聯互通、線下實體銀行與線上虛擬銀行齊頭并進的金融服務格局,為客戶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服務。
招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成立了科技賦能的金融創新孵化平臺,建立獨團隊運作機制,支持各項創新目;加快人員結構轉型,加大科技和數據人才儲備力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和云計算等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與能力建上不斷取得突破。
平安銀行年報同樣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行科技人力較2017年年末增長超過44%。
打造金融科技新生態是未來著力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提出,2019年,要繼續堅持“守正、安全、普惠、開放”原則,研究出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金融科技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逐步建立金融科技監管規則體系;聚焦央行履職與行業發展,發揮全系統和社會力量深化金融科技基礎性研究;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信貸流程和客戶評價模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紓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強化監管科技應用,提升風險態勢感知和技防能力,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銀行機構應該抓住機遇,共同打造一個更具張力和便利的金融科技新生態。
首先,應該更加注重客戶體驗,以優質服務擴大客戶群體。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客戶經營、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等領域的應用,推動渠道一體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業務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
其次,加快科技賦能金融的步伐,積極推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在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方面,通過創新金融工具,以金融科技成果促進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信貸審批層級的下沉。還可以通過線上銀行功能的拓展,擴大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領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融資效率,實現優化配置。
此外,金融科技還可以助力監管,落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監管政策。在大數據背景下,批量化地獲客審批和精準客戶畫像等手段,有助于銀行建立完整的智能化風控體系,使發生金融風險的可能性逐步降低。
本文轉自中國金融新聞網